小殷是一位外賣騎手,每天騎著電動踏板車,穿梭在城市各個角落送單,難免遭遇交通事故。好在平臺每天都會收取保險費,為大家購買了一份保障。然而,小殷搞不明白的是,他們站點不允許騎手通過保險理賠,出了事故后,騎手還得自掏腰包。
大約十多天前,小殷在送單的過程中,將一輛出租車的前保險杠撞斷。交警判斷是小殷負全責,需要承擔一千六百元的賠償。
站長的解決方案讓小殷很不服氣。因為平臺每天都會向騎手們收取他們的保險費。保險費,不就是來解決這些意外交通事故的嗎?
小殷入職的是蜂鳥即配的解放碑站點。除了小殷以外,這個站點的其他騎手在遭遇交通意外時,也幾乎和小殷一樣,都是自己要承擔一部分賠償。
買了保險不報,這不就等于白買嗎,騎手們都很不服氣、也不能理解站長的做法。而站長表示,保險理賠會影響站點的業(yè)績和聲譽。
而該站的何站長表示,小殷的這次交通事故,站點支付了1100元,剩余的500元,還是身為站長的他掏錢墊付的。小殷目前已經(jīng)自動離職,他也沒有打算向小殷追討這筆錢。
那為什么站長寧愿自己掏錢,也不愿走保險呢?何站長坦言,的確和公司的機制有關(guān),因為過多的理賠會影響他的業(yè)績考核。
小殷說,之所以這次是由何站長支付了500元,是因為自己還沒到發(fā)工資的時間,而工資的發(fā)放大權(quán)又在站長手里。他擔心,站長到時候直接給他扣掉這五百。對此何站長表態(tài),絕對不會為難小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