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3月,王女士回到老家歌樂山,準備為父母建造新房。前期手續(xù)和審批一切順利,施工也按計劃推進。當房屋雛形初現(xiàn)時,鄰居陳先生找到她們,表示建房的地塊緊鄰一條農村小路,希望王女士建房時能預留足夠的空間,確保車輛正常通行。王女士回憶,一開始她答應預留2米3的空間,但陳先生覺得過窄,希望預留2米8,雙方沒有談攏。
然而,最近施工隊突然告知王女士,吊車和罐車無法進場,因為道路中間停了幾輛小汽車。記者在現(xiàn)場看到,在進入王女士新房工地的通道上,有三輛汽車橫在中間,導致大型車輛無法通行。在現(xiàn)場,記者也見到了陳先生,他說,因為王女士新樓旁的小路,是他們通往內部的唯一車行道,所以他如今才極力阻止。
陳先生還表示,攔路的這個地方,是他當年從其他居民手中購買的土地,但未辦理產權證明。
在現(xiàn)場,陳先生也承認了自己攔路的行為有些過激,但他認為,作為鄰居,王女士也應該留些情面,讓大家以后仍然能夠正常通車。他提出,如果王女士能夠預留2米8的空間,他愿意支付1萬的補償金。但王女士沒有答應,雙方再次不歡而散。
隨后,記者來到沙坪壩區(qū)歌樂山街道天池村村委會了解情況。相關負責人表示,王女士房屋的建設方案,是經過了相關部門的審批,設本身不存在違規(guī)違法。然而,旁邊的土路,又確實是當地群眾出行的便道。因此,要解決雙方的矛盾糾紛,他們只能從中協(xié)調,希望鄰里之間將心比心,換位思考,各自讓步。
"遠親不如近鄰",卻因道路通行問題鬧得不可開交。天池村相關負責人表示,接下來他們會召集各方繼續(xù)溝通,爭取早日解決兩家的問題。